close

(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/綜合報導)54歲的男性無慢性病亦無大腸直腸癌家族史,經診斷發現在升結腸處有約3公分的扁平狀瘜肉,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(ESD)治療,恢復情況良好,無復發現象。以往大腸直腸癌患者為切除扁平狀腺瘤性瘜肉,多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(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, EMR )處理,但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往往受到限制,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(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, ESD)可針對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,且出血量少、沒有體外傷口,患者復原速度相對較快。

良性腫瘤癌變比例高

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,大腸的良性腫瘤就是瘜肉,年齡超過50歲以上相當常見,而但根據研究顯示,這種瘜肉日後演變為癌細胞的比例頗高,因此針對大腸內的瘜肉應重視並積極處理。

ESD(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)適用於罹患早期大腸癌,扁平狀腺瘤性瘜肉大於2公分以上患者,平均住院天數約3-5天,術後第一個月需特別注意飲食狀況,建議以低渣飲食為主,避免吃易脹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,並自行觀察是否有延遲性出血問題,若術後有產生腹痛或解便大量出血、解黑便等症狀,則需立即回診安排檢查。

有糞便出血、家族史 應定期接受檢查

根據2016年統計顯示,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連續8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,且人數逐年攀升,隨著癌症篩檢的普及率提高,大腸直腸癌的早期發現率也相對增加。由於早期消化性癌症並無明顯症狀,若輕易忽略而延誤就醫,會致使病情加劇,為減低罹癌機率,呼籲民眾若有糞便出血、家族史或符合癌症篩檢資格者,應定期接受檢查,才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。

另外,楊靖國醫師表示,許多民眾也常認為痔瘡久了會變成大腸直腸癌,醫師表示,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的致病成因不同,但因兩者都易有出血現象,所以常會被誤會兩者之關係,也有很多人以為是痔瘡出血,就醫後才發現是大腸直腸癌。此外,肛門癌也會有類似痔瘡的肛門腫脹、突起、出血等問題,建議民眾肛門口有異狀時也應就醫檢查。

 

 

 

文章出處: https://goo.gl/c9REll

 

行李箱28+20吋 ABS材質 晶鑽系列【Bear Box】
行李箱24+20吋 ABS材質 愛上巧克力系列【Justbeetle】
行李箱28+24吋 ABS材質 拼圖系列【Just Beetle 】
行李箱28+24吋 ABS材質 波西米亞系列【Gate9】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 

行李箱28吋 ABS材質 編織風情系列 【Just Beetle】

 

 

行李箱28+24吋 ABS材質 菱紋系列【Miyoko 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ice99481990 的頭像
    alice99481990

    mok579ting的部落格

    alice994819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